实验室常用前处理设备知识汇总(3)

来源:现代科学仪器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3.使用正确的方法安装吸头,切记用力不能过猛,更不能采取剁吸头的方法来进行安装; 4.定期清洗移液器,可以用肥皂水、60%异丙醇、70%乙醇等非腐蚀性

3.使用正确的方法安装吸头,切记用力不能过猛,更不能采取剁吸头的方法来进行安装;

4.定期清洗移液器,可以用肥皂水、60%异丙醇、70%乙醇等非腐蚀性洗涤剂,再用蒸馏水擦拭,自然晾干。高温消毒之前,要确保移液器能适应高温。

故障分析以及排除

移液器的常见故障分析及解决方法汇总,见表2。

表2 移液器的常见故障分析及解决方法常见故障 可能原因 解决方法吸头内有残液1.吸头不适配2.吸头湿润性不均一3.吸头未安装正确1.使用原配吸头2.使用新吸头3.装紧吸头1.吸头不适配2.吸头和连接处间有异物3. O型环和活塞未扣好1.使用原配吸头2.清洁移液器,重新装吸头3.重新安装好O型环和活塞漏液或移液量太少或润油不足4. O型环损坏5.移液器被污染6.操作不当7.需要校准/所移液体密度与水差异大或移液器被损坏或涂上硅油4.更换O型环5.清洁并润滑O型环和活塞6.认真按规程进行操作7.重新校准或送修1.清洁并润滑O型环和活塞2.清洁吸头连件移液器锁住按钮卡住或使用不畅1.活塞被污染2.有气溶胶渗透或吸液量太少液体渗入吸头连件 1.清洁并润滑O型环和活塞2.清洁吸头连件吸头推出不畅或卡住 吸头连件或吸头推出轴被污染清洁吸头连件和推出轴

瓶口分液器知识汇总

试剂体积计量及移取是实验室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操作之一。瓶口分液器是一种帮助实验者从试剂瓶中直接移取液体的产品,是实验室常见的分液工具之一。瓶口分液器是通过螺口阀固定于试剂瓶上,闭合紧密稳固,使溶液的移取过程处于一个封闭系统中,避免了溶液的挥发、飞溅、翻倒等,降低了对环境和人的危害,相比量筒式完全开放的移液过程安全的多。瓶口分液器的移液精度仅次于A级单刻度移液管,但是操作比使用移液管更简单快速,也能减少挥发性试剂对呼吸道等造成的刺激,让移液操作更安全、更高效,是精确量取液体药品的仪器。

适用氢氟酸、强酸、发烟酸、碱、溶剂及极端危险液体,采用一体化PTFE结构,分液过程与试剂接触材质PTFE,蓝宝石俩种。排液阀无弹簧结构,无腐蚀及金属离子污染试剂之虞,适合痕量分析。加强安全保障的安全阀门,避免发烟酸/恶臭化学液体气味外泄。

基本原理和分类

瓶口分液器的原理和单道移液器和多通道移液器的一样,其加样的物理学原理有下面两种:使用空气垫(又称活塞冲程)加样;使用无空气垫的活塞正移动(positivedisplacement)加样。

瓶口分液器根据调节方式可分为:数字可调型、游标式可调型、固定量程型。而根据适用的液体性质的不同也可分为:基础型、有机型、氢氟酸。

1.基础型

适用于比较广泛的试剂,包括一般的酸碱盐溶液,较低浓度的非氧化型强酸强碱和极性有机溶剂(不含非极性有机溶剂和 卤 代 烃 等),如H3PO4、HCl、H2SO4、NaOH、NaCl等。最 大耐压500 mbar,最大溶液耐粘度500 mm2/s,最大溶液耐温40 ℃,最大耐液体密度2.2 g/cm3;

2.有机型

适用于广泛的有机溶剂和较高浓度的强酸溶液,如;含氯含氟的有机溶剂、三氟乙酸、四氢呋喃、过氧化物、氯仿、HNO3等。最大耐压500 mbar,最大溶液耐粘度500 mm2/s,最大耐液体密度2.2 g/cm。

3.氢氟酸型

仅适用于HF溶液。由于HF腐蚀玻璃,因此分配器的活塞为陶瓷活塞,而且与其相适配的试剂瓶应该为塑料材质最大耐压500 mbar,最大溶液耐粘度500 mm2/s,最大耐液体密度3.8 g/cm3。

常规的瓶口分液器操作方法

1.安装吸液管

根据所用试剂瓶的大小将配套吸液管剪裁成合适长短,手动将吸液管带固定螺纹套口的一端旋紧到瓶口分配器底部阀门上。将一根短的一端带有弯口的透明回液管的直口一端直接插入瓶口分配器底部接吸液管阀门旁边的插口中。

2.安装分液管

将带有白色塑料支撑护套的分液管通过其一端的固定螺帽固定到瓶口分配器正面的水平接口处。注意现将分液管插紧后再旋紧螺帽。

3.安装到试剂瓶

通过瓶口分配器底部的螺纹接口(口径A45)将其安装到试剂瓶的螺纹瓶口上。如果试剂瓶的口径比上述口径小,可以通过配套的三个螺纹转换接头(口径:A32、A38和S40)来转接到所用的试剂瓶上。

4.准备吸液分液

一手握住试剂瓶,一手转动瓶口分配器,使得分液管和试剂瓶的标签正对操作者。在分液管口下放接液体的容器,移去分液管口的封口帽子,并向后(即向分液管接口方向)滑动使帽子插入到固定位置。

文章来源:《现代科学仪器》 网址: http://www.xdkxyq.cn/qikandaodu/2021/0728/544.html



上一篇:北京市科学仪器装备行业发展研究与服务模式探
下一篇:征稿启事

现代科学仪器投稿 | 现代科学仪器编辑部| 现代科学仪器版面费 | 现代科学仪器论文发表 | 现代科学仪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现代科学仪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